400-123-4567

新闻中心 分类
与大家一起真正读懂西楚霸王项羽这个人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发布日期:2024-09-08 浏览次数:

  williamhill官网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破釜沉舟、霸王别姬、四面楚歌、作壁上观等家喻户晓的名句和典故都与西楚霸王项羽有关,这说明项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气还是很高的。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争议也是非常大的,原因无他,就是他手握一手好牌最终却输给了无赖出身的刘邦,所以很多人觉得他名不副实,纷纷拿起了放大镜到他身上找缺点。

  借此,我想说的是,如果沿着“成王败寇”的既定的、具有非常明显局限性的思维和思路去解读包括项羽在内的很多历史名人,基本上是只能触及表面的。

  对于项羽这个人,大家首先要想到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刘邦在夺取天下之后,对他这个一生之敌致以了崇高的敬意,不光厚葬了项羽,还善待了项羽的族人,给项家人赐国姓,这在不死不休的政敌关系之中是极为罕见的。所以能赢得敌人尊重的项羽一定是值得后世人称颂的。

  还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写煌煌巨著《史记》的时候,他作为一个汉臣毫不避讳地把项羽写进了专属帝王序列的本纪,这也是对项羽的一种历史认可和尊重。

  所以,我们后世人真的不应该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掌握了绝对真理和真相的上帝,我们否定一些久经考验和辩证的历史定论时,一定要提前想一下,自己立论的高度和格局、论证的严谨和客观真的超越了历朝历代的先贤了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之中会有很多人去非议项羽,或者断章取义地拿项羽来做反面教材呢?其实还是跟人的认知层面有很大关系。绝大多数吃瓜群众的好奇心和满足感都来自于一些肤浅层面的东西,比如只看最终成败,至于胜负背后复杂逻辑他们想不通也不愿意去想,所以才感觉项羽败了就是因为他不行,诸葛亮败了所以他就是不如司马懿等自嗨式的武断。

  项羽在事实上确实一败涂地,但这其实并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这玩意怎么说呢?历史其实是一场又一场接力赛,最后一棒的成功者固然应该享受所有鲜花和掌声,但是没有前面一棒接一棒的传承和积累,最后一棒的成功也是空中楼阁。反之亦然,胜天半子的项羽想要为自己、家族、阶级逆天改命,最后倒在了成功的门槛上,被刘邦集团踩过尸体登堂入室,这并不丢人。

  项羽出生于战国时代的贵族阶级,而关于战国时代大家耳熟能详的四个字就是“礼崩乐坏”。可是崩的是什么礼呢?坏的是什么乐呢?其实就是天下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的治安纲常。

  礼乐制度是周公旦发明的。周公旦发明“周礼”的初衷其实就是维护和稳定他们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它的设计逻辑是什么呢?就是一帮既得利益者对全天下受管制和剥削的阶级讲道理嘛。打打杀杀其实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冤冤相报何时了嘛,所以我们从今以后遇到什么事情要用讲道理、讲规矩的方式去解决,以德服人嘛。讲谁的道理呢?守谁的规矩呢?自然是周天子家族的道理和规矩。

  中国历史进入制度和道德双管齐下的社会,其实就是从周公旦时期开始的。作为这种更为和谐、高级制度的首创者,周公旦被尊为“元圣”是实至名归。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相对比较落后,社会各个阶层向外释放的力量自然也非常有限。比如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吵来吵去、打来打去基本上就是一个点到为止,打到你服了、认输了也就行了,基本上没出现斩草除根的灭国之战。所以,春秋时期的主旋律是“争霸”,也就是诸侯王争当周天子下属的铜锣湾扛把子,“春秋五霸”就是这么来的。

  至于诸侯以下的阶级就更没有蜕变和跃升的内力了,你们连饭都吃不饱、队伍都拉不起、拉起了队伍也没法武装,你们怎么去逆袭替代你的食物链上端?

  在春秋中后期,钢铁冶炼术和垄耕术的问世和成熟导致整个社会形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举个例子,比如钢铁问世之前,武器装备得靠啥金属打造?青铜呗!一个诸侯国能有多少青铜?能武装多少兵力?这就是春秋前期战事升级不上去的重要原因!但是,铁器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物美价廉的铁器让军事、农耕系统全线升级,铁器可以用作农具,土地价值被大大地开发出来了。经济发展了,人口自然也随之猛增。军队扩编的所需的装备和人口因素同时被解决,战争规模自然也悄然升级了。所以,到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主旋律就变成了“兼并”了。因为我有这么多人口规模去吞并你、消化你,不像以前我只能武装三、五万人去灭你一个国家了,我现在可以武装三十万、五十万人去弄死你,然后把你的土地利用起来并慢慢消化掉。

  插播一句,后世的小日本若是真的用心去研究了中国的五千年历史,绝对不会傻不拉几地发动侵华战争。因为你小日本那么一个小小岛国,你怎么可能吞下并消化泱泱中华?迎接你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被揍死,要么被撑死。

  到了战国时代,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导致社会下沉式发展的链条被突然打开,诸侯的下级卿大夫开始有能力去拱翻诸侯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就是这么来的。而在卿大夫这个阶层顺势出圈之后,就轮到了卿大夫下面的“士”这个阶层去寻找生命的出口了。

  战国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游士,最典型、最著名的就是苏秦、张仪两师兄弟。这些士(当时是指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不是专指读书人)到处去面试,力求拿到一份好工作以实现阶级跃升。跟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是一个意思。

  但是,社会生产力全面爆发的一个附属产品就是士的数量也随之增多,诸侯国是没办法像以前那样统一包分配的。这就导致很多得不到合理安排的社会精英成为了所谓的游士。游士也就相当我们今天的待业大学生。这些游士的职业发展通道受阻会怎么样?会在社会中形成一股巨大的怨气、怒气和戾气,他们要么帮竞争对手来搞你,要么到处煽风点火给你泼脏水。战国时期,魏国成为了著名的人才输出基地,比如商鞅、范雎等大才都是因为没有被魏国妥善安置而转投秦国的。

  诸侯国自然也意识到这种危机,但是他们既有的国家编制市场是固定的、有限的,能怎么办呢?于是便被逼打开私有制市场,让自己信得过的宗室、卿大夫帮忙养士,也就是让贵族阶级以收养门客的方式对社会游士进行暂时性安置,免得他们给社会添乱。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个个门客数千,包括很多鸡鸣狗盗之辈,原因就在此。

  原本这种社会状况在当时也算勉强能维持平衡、稳态。但是,后来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了。秦始皇作为江湖唯一一个大佬,他会惯着山东六国原有贵族和被六国圈养起来的士族吗?显然不可能嘛!怎么安置他们呢?自然是亘古未变的劳动改造嘛!都给老子脱掉你们的长衫,给老子去骊山、长城脚下搬砖去,看把你们养尊处优得,一个个脑满肠肥的,多运动对你们有好处。

  山东六国的贵族相对还好一点,他们原有的级别摆在那里,秦始皇也没有不顾一丝体面地把他们打入尘埃,而是全部迁往咸阳圈养起来了。但六国的旧士族和一些没有入选秦始皇牌金丝雀序列的旧贵族,那是真真确确被打回了梦开始的地方。

  上述便是秦末天下大乱的大致伏笔——秦末动乱在本质上是山东六国落魄旧贵族和旧士族对于被秦朝抛弃的一次绝地反击。于大泽乡首倡义旗的陈胜吴广是士族阶级,于芒砀山斩白蛇发表起义宣言的刘邦以及追随他的丰沛老兄弟也是士族阶级,被率先推举出来的景驹以及借机发力的项梁叔侄是贵族阶级,被推为天下共主的楚怀王以及齐、魏、韩、赵等复国诸侯也都是贵族阶级。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哈,其实秦末天下抗秦,其实和国共联合抗日的逻辑是有点相似的。两个阶级、两个不同属性的集团为了推翻一座共同的大山而联手创业了,在大山被推翻之后,再进行内部争霸赛。